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为实施陕西厚德·立德法博工程实践活动,自觉履行社会责任,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彰显文明单位风采。4月12日,法博馆走进扶风县郡智技工学校,开展安全知识学习和答卷活动,活动以“关注安全、关爱生命”为主题,旨在为该校学生普及安全知识,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,活动通过举办安全教育知识答题,把安全教育转化成学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、增强安全意识、提高防范能力的过程,有助于学生们提高...
西周 盛食器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 高7厘米,口径13厘米,足径7.8厘米 豆盘敛口,浅腹,粗柄,圈足侈大,釉呈青色。西周时期,原始瓷器的制作工艺比商代有所提高,器型增加,主要有豆、罍、瓮、、碗、罐、盘、盂、尊、盉、钵等。出土范围更加广泛,在北京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安徽、湖北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均有为数众多的发现。其中南方地区出土的原始瓷器数量大...
西周 (约前11世纪-前10世纪) 盛酒器 1955年辽宁省凌源市出土 高44.6厘米、口径12.7厘米,长41.9厘米,重6.6千克 这件青铜酒尊通体做成鸭形,尊口开于鸭背。鸭的双脚在前,后腹另出一足,与双脚共同支撑全体。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尊常常做成动物的样子,有象、犀、虎、牛、羊、凤、怪兽等形状。
西周 盛酒器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 盠驹尊,西周昭王、穆王时期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 盠驹尊高32.4厘米,长34厘米,重6.6千克。整器为一骡驹,昂首站立,竖耳垂尾,颈后鬃毛齐整,生动传神。器盖作覆瓦形,开于驹背。驹腹两侧饰涡纹,周缘饰穷曲纹。 盠驹尊颈、胸部铸銘文: 盠驹尊器盖内铸銘文: 盠驹尊颈、胸部铸銘文凡9行94字,器蓋内铸銘文凡3行11...
西周 西周中期 盛酒器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土 高22.2厘米,口径14.2厘米,底径13.3厘米 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,器盖为四阿式屋顶状,中脊、四坡角均置扉棱,中脊正中有一四阿式短柱钮。器身为长方形,腹部两侧置有象鼻上卷状耳,圈足较高,底缘外侈作阶状。器身、圈足四转角置扉棱。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,饰穷曲纹、夔龙纹、涡纹等。 器内壁铸铭文10行107字,记述了...
西周 盛食器 通高22.5厘米,口径19.1厘米,足径20厘米 器及盖内壁各有106字铭文,记载了周懿王命令师酉继承祖先的官职,管理农业生产者及部分种族奴隶。
西周 盛食器 传清代陕西出土 高22.2、口径21.9、足径18厘米 1959年张少铭先生 捐赠 此器又名六年琱生簋。圆口,沿外折,腹微鼓,下有喇叭形高圈足。腹两侧有鸟形双耳。器身前后饰大扉棱两道,通体以云雷纹填地,饰变形兽面纹。簋通体黝黑,造型美观大方,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。 这是贵族琱生为其祖先制作的宗庙祭祀时使用的青铜器。器内铸有104字铭文,记述琱生在一次...
西周 盛食器 高31厘米 簋内铸有铭文82字,记述格伯用4匹好马与倗生交换土地30田,双方剖券为凭,并实地勘定田界,具结交换事宜。这篇铭文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土地交换情况。
西周 盛酒器 高9.5厘米,口径9.6厘米,足径9.7厘米 器为直筒形,平底,口缘下附半环耳。器通体饰龙纹、云雷纹。器内壁铸铭文7行44字,记述周王将毕地“方五十里”赏赐作器者召。铭文通篇用字竖有行,横无列,参差错落;笔画波磔分明,反映了用笔过程中明显的提、按意识。( 撰文:于成龙 )
西周 收割工具 陕西省长安县出土 长9.5厘米 西周时期,这种形体较小的扁形刀称作“铚”,主要用于收割禾穗,使用时,利用穿孔用绳索将它固定在手掌上。
西周 农具 西周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活动,常用的农具是斤、斧、铲、耜等。斤、斧用于砍伐林木,以便开垦土地;铲、耜是起土耕作的农具。当时农具多以木石等材料制成,青铜性脆,多用来铸造武器和贵族的生活用具,所以青铜农具流传下来的很少。
西周 宣王时期 水器 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(今属宝鸡市陈仓区) 长137.2厘米,宽86.5厘米, 高39.5厘米,重215.3千克 刘肃曾 捐赠 器作长方形,直口,方唇,腹壁斜下内收,微鼓,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,四足作矩形,是目前所见商周时期最大的水器。器口缘下部周饰穷曲纹,腹部环饰波曲纹。 器内底铸铭文: 铭文凡8行111字,记述了作器者虢季...
西周 炊器 传陕西省岐山县出土 高54.6厘米 器厚立耳,折沿,敛口,腹部横向宽大,腹壁斜外张而下垂外鼓,底部曲率较小,近平,下承三蹄足。颈部饰穷曲纹,间饰扉棱,腹部饰波曲纹,足上部饰饕餮纹,下部饰两周凸弦纹。 器内壁铸铭文20行207字,记述噩侯驭方率南淮夷、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部、南部疆土,周厉王命西六师、殷八师前往征讨。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,率军参战,俘获噩侯驭方。...
西周 晚期 炊器 传陕西宝鸡虢镇出土 通高38.8厘米 口径39.8厘米 器立耳,敞口,腹下部收敛成圜底,下承三蹄足。腹部饰一周凸弦纹,颈部饰顾首龙纹,龙身曲折。 器腹内壁铸铭文8行79字,记述了某年五月甲寅日,周王在康庙册命南宫柳为“西六师”牧人、场人等职官。“西六师”是西周王朝以西土贵族集团为主组成的军事组织,为周初克商的主力。据《周礼·秋官·司徒》一职,司徒下辖...
西周 康王时期 炊器 清道光年间陕西郿县礼村出土 通高101.9厘米 口径77.8厘米 重153.5千克 1951年潘达于女士 捐赠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,先后为当地乡绅郭氏、县令周广盛以及左宗棠、潘祖荫等所有,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女士将其捐赠予上海博物馆,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(今中国国家博物馆)。而另一尊同为盂所铸之鼎,形制略小,习称“小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